口述:郑东海 整理:林颖
郑东海:福州伟达中医肿痛医院院长/北京伟达中医肿癌医院科研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省分会副主任委员
林颖:福建卫生报记者
作为一名医者,父亲郑伟达数十年如一日,精心医治患者,对病人高度负责;作为科研专家、他夜以继日,孜孜不倦进行新药研发,用自己的发明创造点亮了一个个癌症患者的新生。
从小立志,悬壶济世
1959年,家父出生于福建闽清“八闽岳祖”白岩山下的小乡村,祖上六代行医,父亲小时候便跟随两位伯父上山采药,尝遍百草。看到伯父一次次给生命垂危的病人带来生的希望,看到病人在伯父的救治下缓解痛苦,父亲在耳濡目染中立志继承祖辈“衣钵”,做个治病救人的好中医。
在父亲的成长之路上,我们福建的名医汪其浩、郑孙谋,俞慎初、俞长荣等是其引路人。父亲北上求学,初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奠基人中医泰斗、国家卫生部原中医司司长吕炳奎先生,并成为其关门弟子,先后拜全国各地30余位名医为师,似唐僧西天取得真经。
1976年,父亲开始自学中医,通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通晓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病因,为后来辨证论治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考上乡村医生。
他一边诊病一边遍访本县同行前辈。闽清县有位黄姓老中医,是五代相传的小儿科名医。父亲每晚跟他睡在一起,无微不至地照料老人的生活,老人很受感动,便把许多临床经验传授给他。
得知城关有一位老中医善于经方,每个处方只有二三味草药,父亲便整理了他的所有处方,分门别类地研究主药和配方的规律,获益匪浅。
汪其浩是福建名医,求医者甚众,父亲得到汪老的悉心指点,进步很快。在跟随汪老问诊见习过程中,父亲每逢疑难病症都请示汪老会诊。在汪老精心栽培下,他研究了胆囊炎、胆结石的治疗方案,总结了汪老的许多宝贵经验。
在汪老的指导下,父亲撰写了从医以来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我对肝硬化腹水(膨胀病)证治的体会》,寄给中医学会莆田地区分会。此举,可视为父亲涉足学术研究的第一步。不久,父亲欣喜地收到莆田中医学会主办的学术交流会邀请,与当时名扬一方的中医界名流同室共议,他倍感荣耀。第一次零距离接触这些名家,他深感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同时,他看到与会者中年轻人风毛麟角,也隐隐感受到中医后继乏人的窘境。于是他在日记中写下了“我辈更应自强不息,努力发掘”自勉语。
继拜师汪其浩学医之后,父亲叩开福建中医界泰斗郑孙谋教授家门,自荐为徒。年逾花甲的郑教授被这个年轻人感动了,从此,父亲成为他门下一位没有专业文凭的得意门生。父亲跟郑教授学习6个月,以超出常人的刻苦写下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以及30多万字的郑孙谋老师临床经验集。
1988年,父亲又参加北京中医学会第5期学习班,学习成绩合格,准予结业。期间,他拜名老中医赵松泉、王子瑜等10多位主任医师为师。老中医们眼见这位后生虚心好学,一个个煞是欢喜。学习过程中,他白天跟随前辈临症,每看一病,必详细记录医案,随访疗效,积累丰富的医案资料,晚上攻读中医各家学说,精心摘录,做好笔记,遇到疑难之处,第二天即向老师虚心请教。就这样,他很快积累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和30多万字的临床经验集。
可以说,父亲后来之所以能在中医药学上取得一些成就,与他热爱医学,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矢志不渝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对于学术,父亲学无贵贱,达者为师,集众家之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长特色,并先后著述和编写出版《中医治疗肿瘤经验》《八名方临床应用》《四位一体疗法治疗肿瘤》等55本著作,对中医治疗肿瘤的医家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的传承与创新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研制我省首个国家批准的抗癌新药
1991年,爷爷不幸患上肺癌,父亲日夜照料生病的爷爷,亲眼目睹亲人在化疗过程中的痛苦,父亲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紧紧拽住似的,他开始思索能否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找到一条既能治疗癌症,又能方便服用,尽量减少病人痛苦的途径。
他不顾家人反对,拿出自己所有积蓄,还贷款10万元,全部用于抗癌中药的研究。1992年,在各级科技、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福州伟达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成立,原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教授被聘请担任总顾问。父亲带领团队开始了对抗癌新药“慈丹胶囊”的漫长研究历程。
父亲带领医院抗癌专家组从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角度出发,认为治癌症不能仅用手术、放疗和化疗,应扶正与抗癌并举,从根本上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此外,消灭癌细胞可通过用中医扶正固本的方法提高免疫功能,调动和产生人体自身的抗癌因素来消灭癌细胞、同时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适当锻炼和调节情绪与心理平衡等有效的疗法,构成一个综合的治疗体系,这会比单纯用西医治疗收到更大的疗效。
在这个治疗癌症新思路的指导下,父亲经过反复论证、推敲,结合中医治癌的理论,最终研制出既能有效杀灭癌细胞,又能提高免疫与造血功能的抗癌新药“慈丹胶囊”。
经数年临床验证和全国新药评审委员会近乎苛刻的审查,1998年,“慈丹胶囊”终于被认定为“准”字号国药,成为我省第一个被国家批准的抗癌新药。拿到证书的那一刻,父亲觉得自己当时有一点恍惚,身体好像突然轻快了很多,为了这一天,他付出的酸甜苦辣,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临床试验表明,“慈丹胶囊”扶正与抗癌并举,不仅能够直接杀死癌细胞,有效地防止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使恶性肿瘤逐步退化、缩小直至消失,而且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从根本上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它通过调整人体内阴阳、气血、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癌因素,使失调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复,重建体内环境平衡,为去除肿瘤病灶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又具有攻坚破结、去息肉、蚀腐肉,使癌细胞逐步退化、减少、消化,达到直接杀灭癌细胞的作用。
因改善症状、缩小肿瘤、防止复发、延长生命的4大疗效备受广大患者的信赖,“慈丹胶囊”还荣获第12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2000年香港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以及省级科技进步奖。目前,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审评委员会已受理抗癌新药“慈丹胶囊”的保护申请工作。
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父亲和团队并未停止挑战癌症的脚步。2000年,父亲在北京创办伟达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进一步深化研究中医治疗癌症。针对癌症患者在患病后出现的主要症状,先后研制了治疗癌性疼痛的“痛立停胶囊”、治疗癌性胸腹水的“苷芫逐水胶囊”,以及用于长期康复治疗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参灵胶囊”。
在中医抗癌之路上,父亲始终不懈地努力着,让癌症变得不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
独创“四位一体”抗癌康复疗法
1994年7月,父亲创办福州伟达中医肿瘤医院,著名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教授任名誉院长。这是一所以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为主的特色医院,这在当时全国为数并不多。父亲还提出了“治癌新十论”“四位一体疗法”等“以人为本,科学治抗癌”的治疗理念与时俱进,深人人心。
在父亲的带领下,医院抗癌专家们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在治疗过程中综合应用药疗、心疗、食疗、体疗的“四位一体”疗法。通过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和信心,发探药物最高疗效,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唤醒无数癌症患者几乎崩溃的意志,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精神支柱再次树立。
在“四位一依”疗法中,有效的药疗是核心。主要应用“慈丹胶囊”系列抗癌中成药,根据临床不同的肿瘤病症,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形成个性化治疗方案。慈丹胶囊与系列药配合,充分发挥了中医抗癌的整体优势,激发人体抗癌因子活力,从而增强了临床治疗的针对、有效性和连续性,使患者在短期内迅速、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长,使癌细胞逐步退化、缩小。从而达到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延长生命的目的。
坚强的心疗,是以医学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行为或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情绪。医院还开设心疗咖啡屋,请已经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传授抗癌经验。同时热爱诗词的父亲还成立康复基地和诗词书法、心疗培训班,倡导诗词陶冶情操、祛除精神痼疾。
抗击癌症离不开营养的膳食,针对癌症的防治,医院专家将食疗分为基本药膳、辨证配餐和化放疗、术后应用三种,补益类、活血类、清热类、对症类等四类,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和肿瘤发病部位的特点辨证配膳,让食疗药膳既能养生保健,又有防治疾病的作用。适当的体疗、即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适当的康复运动,激发患者体内抗癌因子的活性,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与药疗、食疗、心疗共同发挥抗癌的作用。
退休教师穆老先生在患食道癌手术后,将药、食、心、体“四疗”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术后三年,老人每年复查各顶指标均正常,已恢复健康人生活。在医院举行的抗癌康复学习班上,穆老先将自己的抗癌经历与其他患者朋友分享。
湖北省红十字会一名演员付女士,因乳腺癌术后复发骨转移,扩散到肺,经父亲运用以慈丹胶囊为主的药物治疗四个疗程后,病情逐步得到控制,后又继续巩固治疗一年多,患病处骨浓度下降,肺部阴影消失,胸水消退,她又重新登上人生和艺术舞台……
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四位一体”疗法运用临床多年来,众多癌症患者因此延长了5年以上的生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立足福州、发展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父亲行医40余载,深知一个病人的康复是历经各种难以言表的痛苦换来的。他曾经遇到过一个男孩,大概七八岁,得了白血病,对于尚未涉世的孩子来说,什么也不懂,只知道要吃很多药,要做很多的检查,要经历很多磨难才能把身体养好,才能去学校上学。虽然孩子无法理解“生命”这两个字所承受的重量,也不明白生命的概念,但是“生命”这个概念在父亲的心里是清晰的,明确的。
父亲渴望自己是一个可以依靠医术拯救疾病的人,他渴望自己和病人之间有心同,有语暖,是病人开心时的果,脆弱时的肩。父亲鄙薄庸医,一向追求以慈爱之心挽救病人,让病人身轻如燕般的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的完美过程,体验生命的崇高。所以他持续的奋起,与病魔战斗,不断地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父亲心中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这一份大爱,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立足福州、发展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1996年,在北京成立北京伟达中医肿瘤研究所,2005年成立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北京伟达医院与福州伟达医院一脉相承,建院27年来,截止2020年12月31日统计,肿瘤科共诊治癌症病人达22万人次,五年生存患者达8400人,十年生存患者超过2400人。
每一个癌症患者的周围,都会牵动着多少亲朋好友之心。一个癌症病人的死亡不仅是其本人和家庭的莫大不幸与灾难,更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父亲创建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始终把“患者满意度”作为衡量医院质量的核心标准,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专家为主体,以专科为特色,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方针,遵循“服务大众,健康大众”的服务宗旨。始终站在科学抗癌最前沿,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治癌观,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抗癌之路,为广大癌症患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多年来,父亲一直视病人为亲人,始终把病人放在心中,从读书到学医,从福建到首都北京,从看第一个病人到走出国门,这期间多少艰辛坎坷一言难尽,他却泰然处之。父亲和他团队对抗癌事业的贡献得到国际医学界承认,他也曾先后出访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访问、义诊,并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世界中医肿瘤学术会议上任世界中医学会秘书长。
面对荣誉,父亲依旧秉持着一颗平凡心。凡是和他接触的人,都会真切感受到他的朴实、正直和真诚。在医院里,大家还是可以很轻易地看到他不辞辛劳,耐心细致为病人诊病的场景;在他的研究所,他依旧在灯光下刻苦钻研、不断攀登。
在抗癌领域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与发展的同时,父亲以收徒、授课、科研攻关、讲学讲座、带实习生等多种形式与途径,培养和引进人才,其中有不少人成为拥有丰富临床治疗经验的抗癌专家。
受父亲影响,我从小立志发扬祖国中医事业。12岁开始随父临证抄方,成为父亲的学术传承人,积极从事肿瘤的中医治疗和中医药抗癌的研发工作。
如今,随着专业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各项科研与临床工作得到更广泛和深入地开展,开创出抗癌科研与治疗的新局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承接岐黄薪火,继承创新中医衣钵,攻克肿瘤任重道远。致力于中医药肿瘤事业,父亲和他的后人们一直在践行。
(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