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全国名中医郭维琴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原副会长、秘书长李俊德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高思华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叶祖光教授,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现任国家开放大学生命健康学院院长陈珞珈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主任王昌恩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吴健雄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李良松教授出席会议。会议由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郑伟鸿主持,师承指导老师郑伟达教授、弟子池顺英,许鹏飞,郑发榕,董文杰,熊江及医院高中层干部参会。
会上,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副院长郑东海教授对郑伟达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了介绍。郑伟达教授祖上五代行医,师从全国名老中医专家郑孙谋教授,是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奠基人、中医泰斗吕炳奎先生的关门弟子,首提“癌症瘀毒理论”学说,独创伟达慈丹“四位一体”抗癌康复疗法——心疗、药疗、食疗、体疗,倡导发挥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疗肿瘤,成功研制了获得国家准字号药的重大创新抗肿瘤药“慈丹胶囊”等18种专利药物,其中“慈丹胶囊”已完成“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课题。郑伟达教授在临床实践中以卓著的疗效、显著的功绩诠释了“读经典,做临床,学名师,育悟性”是中医传承与创新的成功途径。
郑伟达教授1996年8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79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农工党十五届中央委员;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兼肿瘤分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管理分会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3级中医教改实验班校外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开发协会第六届副会长;朝阳区中医协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医促会中医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院长;福州伟达中医肿瘤医院董事长;福建白岩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董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全国十大科技人才候选人;2017年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候选人。
从医以来,郑伟达教授诊治康复各种癌症及疑难杂症患者数以万计,具有扎实的理论根基和多年的临床研究、诊疗实践经验,并先后出版《中医治疗肿瘤经验》《八名方临床应用》《疑难杂病中医治验》《抗衰益寿妙诀》《郑伟达医文集》《郑伟达医论集》《处世心语》《疑难杂病中医治验录》、《郑伟达诗词选集》《Eight Essential Classical Formulae》(《八名方临床应用》英文版)《四位一体疗法治疗肿瘤》《肝癌瘀毒论》《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学》(与吴孟超院士合著)《癌症瘀毒论》《防癌抗癌食疗金方》《黄帝内经新解》等55本著作。为中医药防治肿瘤开启了新的里程牌。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全国三百多家媒体先后报道先进事迹,并得到了党和政府给予的高度评价与肯定。
会上,郑伟鸿常务副院长宣读第二批收徒名单,共接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附属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硕、博士研究生郑东京,刘雨昕,严祖桢,于鸿妲,杨统杰,田栋,张硕,曹娜,谢青山,刘小杰10人为弟子。
师徒结对,青蓝相接。拜师仪式上,弟子向指导老师鞠躬行拜师礼,宣读拜师帖,呈拜师帖,敬茶、献花、互赠礼品,礼喻感念师恩、传承师道、弘扬岐黄之术,愿得到老师谆谆教诲、不负师恩、日有所成。导师回帖、传师训十条勉励徒弟刻苦勤学、研艺经年、立足杏林,扬吾国术。师生情谊自此正式联结。
郑伟达教授师训十条
一、中医神术,博大精深,授业传承,谱写篇章;
二、医为天职,救世活人,去疾之功,善果福长;
三、读书于勤,贵在践行,致力知道,功德荣昌;
四、学精经典,通古博今,推陈创新,研究术方;
五、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大诚敬业,自主发扬;
六、贤弘术辅,中庸为常,百善首孝,自古为纲;
七、君子求道,团结左右,贤人处事,方圆一堂;
八、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戒欺诚信,事业辉煌;
九、慈爱丹心,术伟福达,著书立说,扬我岐黄;
十、服务为先,疗效为本,凡我生徒,牢记周详!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博士研究生刘雨昕作为第二批弟子代表读拜师帖并呈交郑伟达教授。他表示,“标准化”的院校教育方式培养了大量中医人才,但当前中医药院校教育,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医教育西化、中医思维薄弱、中医技能缺失等问题。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以“口传心授”为主要特征的“个性化”师承教育,目前仍是培养中医药人才、传承中医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方式。弟子们不仅希望跟随名老中医郑伟达教授学习中医知识和技能,更要体悟郑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奋斗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样中青年中医人不仅能有效夯实理论基础、快速提高临床水平,还能坚定理想信念,在传承、发扬中医学的道路上备具甘苦,奋勇攀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全国名中医郭维琴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原副会长、秘书长李俊德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高思华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叶祖光教授,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现任国家开放大学生命健康学院院长陈珞珈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主任王昌恩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吴健雄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李良松教授分别发表授徒仪式见证感言。中医药理论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师承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主要方式。
郑伟达教授作为吕炳奎先生的关门弟子,同样出身于传统师承教育——郑教授祖上五代行医,先后跟随俞慎初、郑孙谋等名医名师跟诊学习,又传承发扬了吕老的学术菁华。在为中医事业奉献的道路上,郑教授不仅创办了北京第一家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肿瘤的专科医院,还提出了如“治癌新十论”“癌症瘀毒论”等中医理论,成功研制了获得国家准字号药的重大创新抗肿瘤药“慈丹胶囊”等18种专利药物,在临床实践中以卓著的疗效诠释了“读经典,做临床,学名师,育悟性”是中医传承与创新的成功途径。正如吕炳奎先生所说,古为今用,应当溯本求源。在21世纪,中医人的成才仍然离不开继承前贤经验,中医学的发展与创新仍然离不开勤求古训、融会新知。
最后,郑伟达教授发表授徒感言:“似水流年,五味人生,回望走过的历程,为学业废寝忘食,为创业夜以继日,为避祸如履薄冰,为使命身不由己,为梦想不懈追求,为公益奔走呼吁……我感受了太多的人间冷暖,酸甜苦辣。特别是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回归国学经典,为自己增加主见、定力和判断,树立情系家国天下,倾力人文关怀的大理想、大志向,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才能见微知著。中医之学,始于临床,最终要落脚临床,切忌坐而论道。中医要发展创新,提高临床疗效是必经之路。纵观古今的著名世家,无不是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苦读,熟谙经典,勤于临证,总结升华,日趋成熟,方成一代名医。我少年时熟读中医典籍,先后拜师福州名老中医汪其浩,郑孙谋,后又拜新中国中医药的奠基人,中医泰斗,原卫生部中医司可长吕炳奎先生收为关门第子,深得其传,我从事中医事业48年,着重于肿瘤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在内,外,妇,儿等方面亦有建树。如今把我的学术思想传承十位弟子,你们己经荣获了博士学位,中医医师证、执业证,有的已经升为主治中医师了,但仍要牢记‘读经典,做临床,学名师,育悟性’是中医传承与创新的成功途径,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学术发展的基础工作。现在我将临床所总结的十部著作传承给你们,望你们结合临床应用,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以高超的临床诊疗水平帮助更多的肿瘤患者得以康复。希望你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传承好、继承好、学习好,始成一代名医,为攻克肿瘤、造福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并作七律诗一首。
中医泰斗吕炳奎关门弟子郑伟达教授招收第二批高徒
七律 · 郑伟达
承继中医重育人,
岐黄事业倍奇珍。
十纲辨证精髓得,
四体疗癌要略遵。
伟达参灵瘀结化,
慈丹妙药毒尘泯。
设坛讲学传真谛,
百姓安康四季春。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中医师承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主要途径,也是持续推动伟达中医肿瘤医院中医药人才建设,攀登专科影响力高峰的关键举措。第二届院内“师带徒”拜师仪式的成功举办,寓意名老中医专家郑伟达教授学术思想传承工作迈上新台阶,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培养之路踏上新征程,将助推伟达中医肿瘤医院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实际成效迎接建院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