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患者证型研究中发现,某些生化指标只与某些证型有关,而与癌症病人的病理类型无关。如血清胃泌素测定表明,在“脾虚证”及气血双亏等虚证时低下,而在气滞血瘀等实证时不降低,甚至在痰湿证时其值升高,而其血中水平与胃癌、肠癌、肺癌、乳癌等病种无关,说明中医证型与其生理生化有密切的关系,也证明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意义。
【气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胸胁胀闷,性情急躁,胁下出现痞块,刺痛拒按,痛有定处,入夜更剧,可扪及肿物包块,爪甲黑紫,舌质暗或见紫斑、瘀点,脉涩等。
适应症:原发性肝癌、中晚期肺癌、中晚期食道癌等。
治诊疗理念则:理气活血、化瘀消积。
常用方药:
(1)基本方药:三棱、莪术、槟榔,木香、青皮、当归、五灵脂、延胡索,昆布、海藻,党参、白术等。
(2)随证加减:
疼痛较剧者——加蒲黄、川楝子;
低热者——加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竹茹;
脘腹胀满者——加青皮、陈各,厚朴、大腹皮、枳实;
胸腹水者——加泽泻、猪苓,龙葵;
腹泻便溏者——加苍术、炒扁豆、儿茶、草豆蔻,炮姜。
【痰湿凝聚证】
临床表现:痰湿积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可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肿物包块,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痰浊上犯于头,则致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口吐泡沫粘液痰涎。
湿性粘腻而重浊,且常与风邪、寒邪相并,出现头重如裹、颈项酸痛、关节肿痛、四肢困倦之症。水湿停聚于内,而出现浮肿、胸腹水、胸脘痞闷、口淡而粘、食欲不振、口虽渴却不思饮水之候。
适应症:食道癌、肺癌伴胸腹水。
治诊疗理念则:化痰祛湿,软坚散结。
常用方药:
(1)基本方药:半夏、山慈菇、瓜萎、前胡、白芥子、天南星、皂角刺、泽泻、瞿麦、白术、茯苓,夏枯草,杏仁、陈皮、枳实、党参、贝母。
(2)随证加减:
咳痰粘稠者——加葶苈子、马兜铃、紫菀;
痰多难出者——加海浮石;蛇胆、陈皮末冲服;
胸腔积液者——加葶苈子、芫花、泽漆、商陆,车前草、猪苓;
颈部有肿核者——加猫爪草、山慈菇、穿山甲,水蛭、僵蚕,斑蝥2个(去头足)。
【热毒内炽证】
临床表现:发热,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心烦失眠,干咳短气,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低热盗汗,颧红,头晕耳鸣,吐血衄血,舌红,脉数。
适应症:晚期肺癌并阻塞性炎症,各种肿瘤有骨转移,中晚期肝癌等。
治诊疗理念则:治实热阳毒者,宜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治虚热阴毒者,温补托里,扶正祛邪。
常用方药:
(1)基本方药:龙胆草,地骨皮、白薇,白茅根、蛇舌草、山豆根、鱼腥草、败酱草、龙葵,冬凌草、虎杖、青黛,大青叶。
(2)随证加减:
上焦肺热者——加黄芩;中焦热者,加黄连;
下焦热者——加黄柏;三焦热者,加山栀子;
肝胆炽热者——加龙胆草、龙葵、半边莲;
胃肠腑热者——加大黄,苡仁;小便赤者,加通草、滑石、竹叶。
【气血不足证】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
适应症: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恶性胸腹腔积液、晚期肺癌并咯血、晚期恶性淋巴瘤骨髓受侵者。亦可见肿瘤病人手术、放、化疗使气阴两伤者。
治诊疗理念则:补气养血。
常用方药:
(1)基本方药:气血双补汤:当归、川芎、熟地、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生姜,大枣,阿胶(烊化)、补骨脂、黄芪、陈皮、枸杞子、灵芝、女贞子。
(2)随证加减:
喘咳、气短为主者——加沙参、天冬、川贝;
食少便溏,食后脘胀者——加扁豆、葛根,升麻,莲子;
腰酸痛腿凉——耳鸣耳聋者,加鹿茸,仙灵脾、巴戟天;
心悸烦躁、健忘、失眠多梦者——加茯神、远志、柏子仁、丹参、首乌藤。
【脏腑亏虚证】
临床表现: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腰酸或下腹冷痛,久泻久痢,或五更泄泻,或下利清谷,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肿,甚则腹胀如鼓,气喘心悸,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适应症:各类晚期肿瘤腹腔内转移及骨髓、各脏器转移患者。
治诊疗理念则:调理脏腑,温补脾肾,益气养血。
常用方药:
(1)基本方药:党参、白术、茯苓、枸杞子、补骨脂、苍术、吴萸、肉蔻、半夏、白蔻、益智仁、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续断、肉桂,陈皮、女贞子。
(2)随诊加减:
喘气或气短者——加黄芪、沙参各;
食少便溏,下痢者——加扁豆,升麻、葛根、莲子。
【阴阳失调证】
临床表现:肿瘤病人阴阳失调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甚为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阴阳偏胜、 阴阳偏衰以及阴阳亡失等几方面。
阴阳偏胜:阳偏胜者,以热、动、燥为特点,面色偏红,发热,肌肤灼热,神烦,躁动不安,语声粗浊,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大便秘结或奇臭,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或黑,生芒刺,脉象浮数,洪大、滑实。
阴偏胜者,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重倦卧,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腥臭,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或弱或细涩。
阴阳偏衰:阳偏衰者,面色白光白,唇色淡,口中和,喘咳身肿,自汗,头眩,不欲饮食,腹大胫肿,肌冷便溏,或五更泄泻,阳痿精冷,两足萎弱,脉大无力等。
阴偏衰者,面白颧赤,唇若涂丹,口干,咽燥,,心烦,舌干红无苔,头晕眼花,耳鸣,腰腿酸软无力,骨蒸盗汗。恶梦遗精,大便秘结,手足心热,脉数无力。
阴阳亡失:亡阳者,表现为亡阳之汗,身反恶寒,手足冷,肌冷,汗冷而味淡微粘,口不渴而喜热饮,气微,脉浮数而空。亡阴者表现为身畏热,手足温,肌热,出汗亦热而味咸,口渴喜冷饮,气粗脉沉实,舌红干。
亡阴亡阳是肿瘤病人的危急证候,多见于中晚期恶性肿瘤恶液质者,或肿瘤所致发热、出汗、吐泻过度,失血过多,引起阴液耗竭者。阳气失所,无凭依而散越,故亡阴者阳气亦散,而亡阳者阴液亦必损,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生命活动终止而死亡。其亡阴、亡阳之辨法如何?首先应辨其汗,辨其热,即亡阴之汗,身畏热,手足温,肌热,汗亦热而味咸,口渴喜凉饮,气粗,脉沉实。而亡阳之汗,身反恶寒,手足冷,肌冷,汗冷而味淡,口不渴而喜热饮,气微,脉浮数而空。
治诊疗理念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
常用方药:
(1)阳偏胜方:银花,白芷,大青叶、夏枯草、山慈姑、白花蛇草,黄芩、黄连,女贞子、补骨脂。
(2)阴偏胜方:生熟地、白术、茯苓,白芥子、升麻、厚朴、鹿角,肉桂,姜炭,砂仁,苡仁、女贞子。
(3)阳偏衰方:干地黄、山药、巴戟天、山萸肉、泽泻、丹皮、桂枝、附子、白术、鹿角胶,枸杞子、茯苓、胡桃肉。
(4)阴偏衰方:沙参、天冬、麦冬、石斛、太子参、天花粉、五味子,女贞子、鸡血藤、生黄芪、竹茹、陈皮,生甘草。必要时另加西洋参。
(5)亡阴方:人参、熟地、甘草,黄精、黄芪、淮山药、麦冬、五味子。
(6)亡阳方:红参,附片、干姜,肉桂、甘草。
(7)阴阳俱脱方:人参,附子,黄精、麦冬。
【气虚血瘀证】
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疼痛如刺(常见于胸胁部位),痛处不移,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
本证虚中夹实,以气虚和血瘀的证候表现为诊断依据。面色淡白,身倦乏力,少气懒言为气虚之症。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缓慢,终致瘀阻络脉,故面色晦滞。血行瘀阻,不通则痛,故疼痛如刺,拒按不移,临床多出现胸胁部位,气虚舌淡,血瘀紫暗,沉脉主里,涩脉主瘀,是为气虚血瘀证的常见舌脉。
治诊疗理念则:补气化瘀。
常用方药:四君子汤合桃仁承气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丹参、赤芍、青皮、陈皮、当归、川芎、生地、延胡索、郁金,桃仁、红花。
【阴虚火旺证】
临床表现: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适应症:各种类型癌症骨转移,尤以晚期肺癌及晚期肝癌为多见。
治诊疗理念则:滋阴清热
常用方药:银柴胡、地骨皮、胡黄连、知母、鳖甲、玄参、生地、北沙参、麦冬、五味子、柏子仁、夜交藤,石上柏,女贞子,白英、紫菀、蛇舌草。
【阳虚水泛证】
临床表现: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至腹部胀满,心悸咳喘,腰膝酸软而痛,畏寒肢冷,以下肢为重,头目眩晕,精神萎靡,小便不利,夜尿较多,面色白光白或黧黑,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本证多见于中晚期癌症,如晚期肝癌、肾癌、肺癌。
治诊疗理念则:健脾益气、温肾行水。
常用方药:人参,白术、茯苓、泽泻、白芍,桂枝、熟附子、肉桂,麻黄,牛膝、菟丝子、补骨脂、独活、车前子、冬瓜皮、赤小豆、陈皮、木香,通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