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历来认为药食同源,古人在寻找食物时发现了许多药物,在寻找药物时发现了许多食物。对于药物与食物的区分,古人是以是否有毒和气味厚薄偏颇为依据的,有毒和气味厚重偏倚者常归于药物,无毒而气味无明显偏倚者多归于食物,所谓“聚毒药以供医事”。《素问·异法方宜论》云:“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张介兵《类经·疾病类》曰:“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欲救其偏,则惟气味之偏者能之”。
很早的药膳是以酒为主,故古之“医”字写作“醫 ”。据《周礼·天官》载,周朝的医事制度就设有食医。《黄帝内经》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知,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就是说,以药治病,当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慎重用之,病情有所缓解好转后,应立即停药,改以食物调养之,这才能既根除疾病,又不损伤正气,而且可以通过食物补益精气,促进机体恢复。孙思邈把药膳作为治疗疾病的首先方法,指出:“凡是治病,应先药膳,如药膳不愈,然后命药”。
利用饮食预防和治疗疾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远在中国唐代,名医孙思邈就在《千金方》中有《食治》一卷: “凡欲治疗,先以药膳”; 到明代,汪颖著有《食物本草》。几千年来,饮食治疗的方法一直被广为流传。
中医认为,要结合“阴阳血气”四个字,辨证配膳,达到“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百病不生,身体如铁”。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的药膳医生开展了多年的研究,根据肿瘤疾病的寒热表现及患者自身阴阳盛衰的具体情况,辩证施膳,从组方、筛方到实验,研究出一系列抗肿瘤药膳,并很好应用于临床治疗。针对肿瘤本身的防治,符合膳食的基本要求,大致分为基本药膳、辩证配餐和化放疗、术后应用三种。
关于药膳方面的内容在郑伟达教授编著的《养生药膳集萃》一书中有详尽的论述。针对许多癌症患者在手术,放化疗后出现骨髓及重要脏器的损伤和免疫功能的下降,食欲不振,肠胃反应等严重干扰正常治疗和患者身体恢复的不良作用,从“瘀毒”入手,携“四法”抗癌将抗癌药膳作为其重要的后防保障,在调解手术,放化疗等不良作用方面充分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
郑伟达教授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医生经过了多年的研究,根据肿瘤疾病的寒热表现及患者自身阴阳盛衰,辩证施膳,从组方,筛方到试验,制定出各种抗癌药膳,如肝癌血虚药膳,肺癌气虚药膳等,其优势主要体现在:1、亦食亦治;2、治疗结果确切;3、无不良作用;4、应用广泛;5、制作方便;6、便于久服。
常用抗癌食物有:芒果,梨,香蕉,无花果,木瓜,猕猴桃,槟榔,莲子,核桃仁,油菜,大白菜,青菜,包心菜,芹菜,萝卜,魔芋,百合,洋葱,红薯,刀豆,扁豆,南瓜,黄瓜,苦瓜,葱,辣椒,紫菜,香菇,莼菜,鱼腥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