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忍乃济,有容乃大
言忍说话宜谨慎,
祸从口出且当鉴。
气忍不嗔唯宽恕,
君子应戒暴与怒。
色忍勿为美人诱,
人财两空色所致。
酒忍适量当戒止,
健身壮体谋大事。
释义:本节重点讲言、气、色、酒四忍。《尚书》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此即“有忍乃济”、“有容乃大”成语之出处。《左传》曰:“一惭不忍,而终身惭乎?”《论语》亦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告戒子路说:“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为上。”由此可见,忍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更是一种文化。
在佛教中,有戒妄语、戒嗔忿、戒女色、戒饮酒等戒律。佛曰:“六度万行,忍为。”儒家文化也有戒斗、戒色、戒得之说,《论语》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在传统文化中,有酒、色、财、气是贪欲之源的说法。《增广贤文》云“济济之士,为酒所伤”、“求财恨不得,财多害自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诸如这些都是至理名言。《警世通言》写道“酒是烧身的梢焰,色是割肉的钢刀”。
苏轼在《晁错论》一文中云“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大凡古今中外成就大事者,不乏以“忍”而闻名者。如张良年少时为衣衫褴褛的老者取履跪进、越王勾践为雪洗耻辱而卧薪尝胆,终皆成就大业、成为千古之美谈。唐光禄卿王守和,未尝与人有争。曾在书案茶几上大书忍字,并在蚊帐被面上也一一绣画忍字。唐明皇得知此事后说:“卿名守和,已知不争。好书忍字,尤见用心。” 王守和奏曰:“臣闻坚而必断,刚则必折,万事之中,忍字为上”。帝曰:“善。”由此可见,“忍”是美德、是修养、是宽阔的胸怀、是崇高的素质。当然,“忍”不是盲从、惧怕、不讲原则、丧失自我,而是礼贤、谦让、顾全大局、不计得失。
郑伟达 郑东海
郑伟达
吴孟超 郑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