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第二节 病机

  癌症瘀毒的病机为正虚邪伏、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失调等,凡此种种,均为瘀毒发生的基础,而瘀久化毒、正虚邪伏、肝脾不和是癌症瘀毒病机的关键。

  一、瘀久化毒

  瘀毒的产生,时间长久是一个关键因素。多种致病因素如情志刺激、饮食所伤、外感寒湿、跌打损伤等,均能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而形成血瘀或痰瘀,这时的“瘀”凝结成肿块即是“癥积”,相当于西医的良性肿瘤、瘢痕组织、慢性炎症等,属癥积的早期。这种癥积如失治、误治,久而不愈,大量消耗正气,或因年龄过大,劳累过度,生育过多等因素导致元气衰败,推动无力,使血瘀、痰瘀进一步加重,互结而成癥积,相当于西医的临界瘤,属癥积的后期。癥积久而不去,瘀久化毒,成为癌症瘀毒,即西医的恶性肿瘤。瘀血凝结成肿瘤病,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一过程中,瘀血、痰瘀、癥积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终量变发展成为质变,通过性质的变化而成毒证,即“瘀久化毒”。在此病理阶段,瘀毒互结,瘀和毒的界线不甚清晰,瘀中有毒,毒中有瘀,是为癌症瘀毒的病理阶段。

  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而隐蔽的过程,从个癌细胞演变到明显的癌症,包括所谓致癌的起始、促进及恶性增殖等几个阶段,前后一般需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无论何种致癌因素,只有在一定量和相当长的时间反复接触后才可能起作用,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漫长演变过程。

  二、正虚邪伏

  《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存在,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雨寒暑不得虚,邪不能毒害人。”正气是指机体的抗病能力与防御机制,邪气是致病的因素,正虚是发病的根据,邪气只有在正气先虚的情况下才能侵犯人体,诱发疾病。《外科秘录》云:“天下之气,无时不有,人身之情,何时不发,乃有病有不病者,何也?盖气血旺而外邪不能感,气血衰而内正不能拒,故六淫所伤,伤于气血之亏也;七情所伤,伤于气血乏也。”

  邪气致病有两种情况,一是即时发病,一是邪气内伏,不断损伤机体,导致正气渐虚,当正气虚损到一定阶段或受到其他致病因素与不利因素如饮食失节、情志失调、邪毒内侵等的激荡,才诱发疾病。癌症的发生正是如此,是正邪斗争、邪毒内伏的结果。各种致癌因素侵入人体后,并不象外感疾病那样即时发病,而是过时发病。若身体健壮,正气旺盛,抵抗力强,防御严密,脏腑功能正常,则各种致癌因素能被有效清除,痰浊、瘀血无以产生,难以诱发肿瘤。若体质虚弱,抵抗力差,防御功能障碍,脏腑功能异常,则致癌邪毒难以清除,而内伏于脏腑经络气血之间,不断损伤机体,导致痰浊、瘀血,邪毒与痰、瘀搏结,从而成为肿瘤发生的物质基础。《医宗必读》云:“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也。”《外科医案汇编》曰:“正虚则为岩”。一般说来,青壮年时期,气血旺盛,体质强壮,肿瘤发病率低。中老年气血渐衰,体质渐弱,则肿瘤发病机会较多。《外科启玄》指出:“癌发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原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

  正虚是癌症发病的关键,也是肿瘤转移、复发的基础。正气尚可胜邪,则癌症易于控制,转移、复发的几率少。若正不能胜邪,则邪气内伏,癌症难以控制,迅速扩散、转移、复发。《灵枢·刺节真邪》指出:“虚邪之入于身深……久留而内蓄…有所结,中于筋……邪气居期间而不反,发为筋瘤;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复发,津液久留,合为肠瘤……凝结日以益甚,连以聚居为昔瘤。”

о